2017年6月號 香港藝評廿五年    文章類別
【專題】香港藝評廿五年
劇評寫得慢的三大原因
文:何俊輝

前陣子看了某熟朋友的一齣舞台劇後,該朋友叫我寫一篇劇評,並以為我能在幾小時內寫完可給他看。跟朋友太熟而看後不寫劇評,是怕讚或批評上顯得尷尬、沒以戲論戲和傷友情,這是一項要銘記於心的「劇評人守則」,故此我婉拒了他的邀請。「以為我能在幾小時內寫完」,估計是朋友誤以為寫劇評如在 Facebook 發表觀後感般簡單,亦可能是他高估了我寫劇評的速度,我便用「沒在看劇時寫筆記」為由作婉拒。

    

本人沒唸過正規、長期的戲劇或其他評論課程,一些劇評工作坊則有參加過,否則不會學懂「在漆黑的觀眾席寫觀劇筆記」怎樣令劇評文章有更仔細的演出觀察。自問思考、分析和寫作能力不夠敏捷,一篇劇評約花十二小時才寫完。寫得這麼慢有三大原因,其一是我很重視文筆的流暢易讀度,以及要令未看過所評劇目的人也易理解該演出的內容、特色。習慣看舞台劇的香港人不算非常多,在主流報章少有刊登劇評的情況下,會閱讀劇評的香港人就更少(我多希望蘋果日報、東方日報等銷量高或頭條日報、am730 等派發量大的報章能常刊登劇評),若果有機會閱讀劇評卻感到許多難讀費解之處,相信只會使更多人遠離劇評,甚至對戲劇提不起興趣。當然我是敬佩一些寫得有深度但要有豐富戲劇知識才看得懂的學術性戲劇文章,但我早已界定自己為「要把戲劇跟普羅大眾生活拉近的劇評人」而非「戲劇研究者/學者」,也自問沒能力寫學術性戲劇文章。
    

另一寫得慢的原因,是當寫劇評時遇上不熟悉和搞不清楚的東西,我都會先上網搜尋相關的資料才決定如何下筆,確保所寫的文章內容資料無誤是對劇作者及讀者的一種尊重。比較遺憾的是,我覺得寫翻譯劇的評論前先看原著劇本/小說,文章多數寫得較好,但基於正職(跟藝術無關)已佔據每天生活相當多的時間,而我又是任何風格的劇團、劇種和藝術類型也喜歡看的人(尤其花了大量時間在看電影上),在緊迫的時間分配下往往只能在網上搜尋跟該翻譯劇有關的資料而做不到看劇前先看原著,寫出來的文章在效果上難免打了些折扣;從另一方面看,各種各樣的舞台劇、藝術演出看得多,是有助自己心中建立一把更準確、更恰當和可掃除偏見的「評戲之尺」,例如看過五位演員演同一種角色跟只看過兩位演員演同一種角色,自然是前者會對演技的特點、層次及跟情節的關係有較多較深的體會,令判斷演技好或不好時可拿揑得較精準,又例如看同一位演員的不同演出越多,便會越瞭解該演員的長處、發展空間及可改善之處。我尤其喜歡替沒知名度的業餘劇團寫劇評(自己擁有的許多戲劇知識,正是從親身參與業餘劇團的台前幕後工作而來),便不會在寫時硬要將香港話劇團、中英劇團的專業水準跟業餘劇團的演出效果作比較,然後狂罵業餘劇團的戲難看和不專業,兩者的資源、創作/排練時間和戲劇訓練相距甚遠又怎能硬比較?評戲的態度理應是提供一些改善建議,鼓勵業餘戲劇人如何邁向專業水準。至於欣賞繪畫、電影、音樂或去旅行、多瞭解政局/飲食文化等事情,也肯定對評戲有幫助,皆因舞台劇是源於現實生活的綜合藝術,各種各樣的生活、文化藝術體驗也有可能成為日後評戲時用得到的工具。

     

劇場演出門票貴加上正職薪金不高(這亦是香港不少打工仔不敢試買劇場門票的重要原因之一),令我總要感謝無數劇團肯讓本人以寫劇評交換免費門票,要強調是無論肯送門票的劇團還是有不少劇界中人成為我的Facebook 「朋友」,到寫劇評時交情絕不影響我對一齣戲是好或壞的判斷(若交情屬深交就索性不寫劇評),若該齣戲真是有值得批評之處就必要坦誠地批評,奈何我試過因坦誠批評而遭某些劇團用激烈的斥責言詞作回應,當時自己確為該些小器、沒認真檢討戲劇水準何以未夠好的劇團氣憤過,但後來想到某些斥責言詞是有些道理,如說我的劇評文章有很多不妥當的用字,就使我以後寫劇評時更重視用字用詞的精準度,如究竟該用「筆者認為」還是「觀眾感到」?該用「看來是」還是「顯然是」?往往要經多番推敲才下筆,就算下筆後於校對時也可能猶疑應否改掉,十二小時的寫劇評過程中常要花兩、三小時作校對,乃第三個寫得慢的原因。

     

令我在寫劇評上有所成長的還有肯幫我發表劇評的多間傳媒、機構,包括《大公報》編輯關衛寧小姐於多年以來就我寫的劇評作出了不少提問,令我瞭解到有些字句是作者看得明白但讀者難以理解,而且關小姐更曾令我思索:用太猛烈的言詞加上一面倒抨擊一個演出,對改善劇作水準有何正面意義?此疑問正呼應了現今網絡常見的觀後感現象!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舉辦的多種工作坊、講座和戲劇研討會,確令我學會不少戲劇知識,尤其印象難忘的是竟令我有機會以「新晉劇評人」的身分成為香港電台劇評節目的嘉賓!已停刊的《青年人雙周刊》在編輯上給予作者很大的自由度,令我寫了一些較有實驗味道的劇評。最後不得不提及當年的《新報》與《快報》,當初由填舞台劇問卷填得超多文字變成能開始寫流行曲評論、影評和劇評,正是從這兩份已停刊的報章有投稿版位開始,稿件能被刊登讓我可向更多人分享自己對藝術與生活的看法,確是促使我繼續寫藝評的最大動力。                                                                                        

 

作者簡介: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員。影/劇評人,熱愛各種藝術,討厭偏見歧視。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