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推出「演後評」計劃,以即看即評的形式,推動評論氛圍,提高大眾對表演藝術評論的興趣。
我們每月邀請不同界別的藝評人觀賞演出,輕鬆對談和點評戲劇、舞蹈、音樂等演藝節目,並以錄像方式在演出場地外作即時拍攝,片段亦會上載網站。
演後評(第一擊至第三十六擊):http://www.iatc.com.hk/doc/105758
---------------------------------------------------------------------------------------------------------------
第八十擊:Yan Duyvendak x Roger Bernat《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
慶幸我們仍能相信法律……
當代劇場先鋒Roger Bernat 及Yan Duyvendak 大膽破格,將「哈姆雷特殺死波洛涅斯」這宗經典兇案搬上「法庭」,請來現實中的法官和律政人員參與「聆訊」,由觀眾組成的「陪審團」決定哈姆雷特「有罪」與否。無劇本,每次審判都獨一無二;究竟判決背後,是建基於客觀事實,還是主觀感覺?《被告哈姆雷特,請回答》將帶領觀眾於舌劍唇槍雄辯滔滔背後,一起探問真相為何,反思倫理道德與法律的兩難。
觀賞場次:2019年8月3日,晚上7時,大館賽馬會立方
藝評人:陳國慧、朱琼愛
---------------------------------------------------------------------------------------------------------------
第七十九擊:施維亞.米洛《被遺忘的莫札特》
不朽的音符背後 不為人知的名字
外百老匯獨腳戲《被遺忘的莫扎特》講述莫扎特家族另一天才的故事。透過莫扎特家族一封封幽默而令人心碎的家書,展現莫扎特姊姊不為人知的故事。娜奈兒本身亦是一位音樂神童,彈奏及作曲技巧出眾,她自孩童時已與莫扎特在歐洲一起巡迴表演,贏得美譽。奈何當時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風氣盛行,她的父親自她到適婚年齡便禁止她巡迴演奏,斷送了她成為音樂家的夢想,令她的作品和故事無法流世傳頌,早已被歷史遺忘。
華麗誇張的裙子和髮型,馥郁的香水味,舞台上如雲如霧的香粉。節目營造的多感官體驗,將觀眾帶到一個華麗浮誇的歡愉世界之餘,同時亦讓觀眾身處在充滿被局限和歧視的氛圍。
劇作曾在紐約市外百老匯的HERE藝術中心、倫敦的聖詹姆士劇院及慕尼黑的帕辛格工廠文化中心演出。曾應莫扎特基金會邀請,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及維也納的莫扎特居所裡演出。現時由施維亞.米洛或其他演員繼續在美國及世界各地以4種不同語言演出,至今已超過250場,深受劇評人及觀眾讚譽。
觀賞場次:2019年7月13日,下午3時,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藝評人:洪思行、許樂欣
---------------------------------------------------------------------------------------------------------------
第七十八擊:小息跨媒介創作室《清醒做夢時間》
你現在在現實還是夢境中?你確定嗎?
一個睡夢之旅
知道黑洞的邊緣嗎?
由於引力極大,愈靠近黑洞,時間會變得愈慢,
在那像是黑膠碟的邊陲上,時間慢得近乎靜止……
如果末日是一個拉到極長的慢速畫面而我們身在其中,
我可不可以邀請你一同睡著,到另一個維度的夢境裡潛泳?
你將會聽見,你全都聽過的聲音;
你將會看見,你全都看過的景象。
當déjà vu愈來愈頻密、清晰,你是否已經重新記起,關於未來的記憶?
觀賞場次:2019年6月22日,下午4時,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藝評人:凌志豪、梁妍
---------------------------------------------------------------------------------------------------------------
第七十七擊:六四舞台《5月35日》
一年伊始,雙雙步入八十歲的小林和阿大迎來滿身病痛。兩個老人等待死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只是,兩夫婦唯一的兒子捷捷三十年前死於不自然,許多事情到今日還沒有問出個明白來。
小林期待從苦苦問責的歲月中解脫,相反一直膽小的阿大越想越不忿,以前顧著二人的晚年才不去抗爭,現在連老伴也快將離去,他還有什麼要害怕的?
如是,他倆定下偉大的目標:在5月35日當天,要堂堂正正去拜祭兒子。
在不正常國家的陽光底下做正常的事也是不合法的。
「我們就去衝擊,這條不正常的底線。」阿大說。
「老伴,我終於覺得你愛我了。」小林說。
相約在5月35日,來個光明正大的紀念。
觀賞場次:2019年6月2日,晚上8時,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藝評人:家書(蔡元豐)
---------------------------------------------------------------------------------------------------------------
第七十六擊:一條褲製作《一個人的政治:長毛》
一條褲製作全新紀錄劇場創作《一個人的政治:長毛》,首次以單獨個人為研究對象,焦點是梁國雄(長毛)這位本地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
長毛經歷複雜曲折,我們無意造神立傳,也不可能涵蓋他的全部,這只是我們眼中的「長毛」;只不過無論是否認同長毛的政見行動,香港走到如今,重新檢視長毛的政治歷程,應該有助我們理解近年急速變化的社會政治環境。
觀賞場次:2019年5月18日,晚上8時,大埔文娛中心黑盒劇場
藝評人:陳國慧、馮淑珊
---------------------------------------------------------------------------------------------------------------
第七十五擊:不加鎖舞踊館《身體活》序章
「技藝」,就是不斷的重覆,累的時候才會把多餘的放掉,成為技巧。以身體作為技藝,舞者的當下展現了過去經驗的總和;在舞蹈之中,他們在創造,還是回顧?
懷抱著各種疑問,兩位舞者—王榮祿、陳武康,將一起學習於他們全然陌生的技藝—詠春和紮作,重頭開始,對應自身多年來習舞、練舞的經驗,思考當中的傳承、累積和筋疲力竭。
觀賞場次:2019年5月17日,晚上8時,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藝評人:陳瑋鑫
---------------------------------------------------------------------------------------------------------------
第七十四擊:再構造劇場《柏林的金魚》
「如果我是魚,你會看得見魚在水裡哭。」
在什麼都好像捉不緊的年代,液態一樣的個體,又當如何自處?
施賢,四十歲,香港人,專研創新科技,憑藉發明一項新技術而受國際市場矚目。在一次於柏林舉行的科技展,施賢邂逅林林。林林出生於西安,十六歲到美國讀書,大學本科在倫敦完成。第二次在柏林相遇時,二人情不自禁地戀上了。可是,施賢要回港工作,二人只能保持遠距離的關係……
回港後三個月,一心主動找施賢見面。他們在同一所中學唸書,因為大家常到同一間自修室溫書而混熟。施賢廿五歲的時候,一度陷入自我構築的生關死劫,最後,是靠一心把他救了出來。現在,一心已婚,有一個五歲的孩子,而他們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說出又必須說出的話,而施賢又行將啟程前往新一屆柏林科技展……
施賢面對這個來回往復的永劫回歸,又該如何調控自己的希冀與失落?
觀賞場次:2019年5月12日,下午3時,葵青劇院演藝廳
藝評人:張秉權
---------------------------------------------------------------------------------------------------------------
第七十三擊:一舖清唱《維多利雅講》
維多利亞港,香港地標,夜景世界級,見證了香港這城市的種種蛻變。曾幾何時,香港島有個面向維港的「維多利亞城」,只是今日維城已封塵,明日維港也修身。
一舖清唱聯合藝術總監伍卓賢及伍宇烈,聯同填詞人岑偉宗共同創作無伴奏說唱劇場《維多利雅講》,透過旋律與文字建構香港的前世今生。
全劇靚聲無伴奏,唱出「維城」與「維港」的歷史與想像。由手信、語言、風俗一路天南地北,遠望九龍獅子山。《維多利雅講》與維港一樣「港闊水深」,闊可見風物,深可透人情。
《維多利雅講》首演於2018年5月,為香港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委約的開幕節目。
觀賞場次:2019年4月18日,晚上8時,香港大會堂劇院
藝評人:鄧正健、陳嘉宜
---------------------------------------------------------------------------------------------------------------
第七十二擊:C5 Projects Limited《美麗與哀愁》
改編自川端康成生平最後出版的小說,故事設定於一個記憶與想像、虛幻與現實交疊的世界。享負盛名的小說家、出類拔萃的古典主義畫家、和她的學生⸺美艷動人且狂野不羈的抽象派藝術家,三人交織出一段段錯綜複雜的關係。透過這段充滿激情與純愛、妒忌與復仇的故事,川端康成刻畫出人生境況中的美麗和哀愁,為愛與被愛賦予意義。
觀賞場次:2019年4月5日,晚上8時,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藝評人:鄭政恆、洪思行
---------------------------------------------------------------------------------------------------------------
第七十一擊:窮人誌《真實的謊言》(自我審查版)